犇腾青春,青春何为?
扎根乡野,服务“三农”。7月1日至7月10日,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奔赴湖南多地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实践围绕走访调研、红色教育、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四个方面展开,以实践切身感受新时代湖南乡村振兴深入发展成就,从中读懂“何以中国”。
青年报国赴乡野,扎根乡土觅真章
火热年华当向农,青春振翼赴田垄。牛犇犇志愿服务团以“报国”为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访集体经济示范区,看大棚菜绿接云浪;入农家院落促膝谈,听土地里长出的新希望。他们用脚步丈量乡野肌理,用问卷记录“三农”变迁,在产业兴、生态美的实景中,读懂乡村振兴的密码。这份扎根乡土的执着,正是青年身体力行的担当,让“何以中国”的答案在田野间愈发清亮。
身体力行承薪火,红韵燃亮青春途
火热年华里,革命星火从未远去。牛犇犇志愿服务团循着红色足迹,在历史的褶皱里打捞精神密码:田间党课上,老书记的讲述带着泥土的温度,将“走出课本、扎根土地”的嘱托种进青年心田;纪念馆内,泛黄的书信与锈迹斑斑的枪械,诉说着陈赓、谭政等先辈“为理想燃尽生命”的赤诚。他们在《恰同学少年》的剧场里触摸时代脉搏,在“毛泽东求学之路”的石阶上感悟少年壮志——这份身体力行的追寻,让红色基因穿过岁月长河,在青春血脉里奔涌,照亮青年报国的征途,也让“何以中国”的答案在信仰的光芒中愈发清晰。
火热年华扎乡土,青春躬行暖民心
扎根乡土处,火热年华绽放最真的光。志愿服务团以“身体力行”为笔,在乡野间书写温暖答卷:教留守儿童用普通话朗诵《骄杨》,让红色的声音在课堂上清脆回响;为独居老人拍下全家福,镜头里的笑容比盛夏阳光更明亮;讲防溺知识、演反诈短剧,把安全的种子播进乡亲心房。从田埂上的政策宣讲到屋檐下的贴心陪伴,他们用青春的热忱焐热乡土,让“一老一小”的笑声漫过稻浪。这份扎根的执着与服务的真诚,恰是青年报国最生动的注脚,让“何以中国”的画卷在烟火人间愈发绚烂。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服务团成员们身体力行,沿着领袖的足迹,用脚步丈量乡村充满生机的土地,用双眼记录群众幸福的笑颜,用心感受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同时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搬进田间地头,发挥各自所长,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描绘“三湘四水新画卷”,努力写好“理论宣讲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