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成功举办校地银企合作推进农业产业化研讨会
本网讯(经济学院 刘辉 李海)8月22日,为开创“校地银企”合作服务国家战略新局面,推进湖南省农业产业化,由湖南农业大学主办、科学技术处和经济学院共同承办的研讨会,在隆华国际大酒店举行。来自全国从事“三农”问题研究的知名专家和学者,湖南省地方政府代表、金融机构代表以及企业家代表近200人参加研讨会。会议特别邀请了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宋洪远、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唐建初、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现代农业研究室主任蒋和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官春云、印遇龙、刘仲华等领导嘉宾出席。会议由湖南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主持。
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唐建初表示,校地银企合作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农业强省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省农业农村厅将坚定支持农业高校、金融机构、地方政府依托自身优势,为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融资服务、政策环境,通过四方紧密合作,加快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进程。
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弘表示,面对湖南农业产业化的迫切需求,在十四五期间,湖南农业大学将进一步聚焦千亿产业和龙头企业,选取重点县区和经营主体开展深度合作,为湖南省农业企业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持,努力追求“做强一个、搞活一方、带动一片”的农业产业发展局面,为实现农业产业化、机械化、规模化、科技化贡献力量。
大会主旨报告上,宋洪远主任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到了这个阶段,一定要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结合“三个兴农”“三个体系”“三个能力”“两个转变”,回答如何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并就提升质量、增加效益、绿色发展、市场导向四个方面,阐述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袁建良行长以“加强金融创新,支持湖南农业产业新发展”为主题,结合湖南农业产业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就推动传统农业升级、推动农业产业集聚、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提升持续发展能力、发挥财政金融合力五个方面,阐述湖南乡村产业振兴的实现路径,认为金融支撑乡村振兴主要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传统农业长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五个方面。
蒋和平教授就湖南特色农业发展优势、特征、现状与做法,回答如何打造湖南省生态高值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并阐述湖南省发展生态高值特色农业的思路,借鉴安康市特色(富硒)农业院地合作模式及成效,为湖南发展生态高值特色农业提出政策建议。
下午的大会交流发言,共邀请到了16位专家学者代表、地方政府代表、金融界代表、企业界代表,其中南县政府和华容县政府代表由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和经济学院共同邀请,娄底康尔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代表由经济学院邀请,经济学院刘辉院长、罗荷花副教授受邀进行交流汇报。
经济学院院长刘辉教授表示,全力打造湖南农业品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正确处理农业品牌和高质量间的关系,具体阐述农业品牌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范畴,回答“品牌是什么”、“质量是什么”、“质量靠什么”三个问题;通过结合农耕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农业品牌建设优势与潜力,阐述湖南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一县一特品牌”建设、“三品一标”产品品牌建设三方面的具体发展情况,就品牌经营主体、区域公用品牌、品牌附加值、农业品牌短板等方面具体分析湖南农业品牌建设的困境,最后以“四动四力”发展路径,提出全力打造湖南农业品牌,推进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经济学院副教授罗荷花表示,供应链金融可以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阐述供应链金融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展开讲述“银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地+农户”模式、“银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外部增信机构”模式、“电商金融平台+农业龙头企业+服务平台+农户”模式,并结合“银企合担”和“先锋京农贷”案例,并就政府部门优化外部环境、涉农企业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金融机构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健全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四个方面,阐述供应链金融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研讨会的顺利开展进一步促进农业高校、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农业企业四方紧密合作,全面推动湖南省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为建设农业强省、实现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大会现场
刘辉院长大会交流发言
罗荷花副教授大会交流发言